既有线旁与跨线架设是导梁式架桥机施工中风险与精度要求双高的场景,需通过设备定制适配、“天窗点” ***管控与多重安全冗余设计,在保障既有线路运营安全的前提下实现高效架梁。当前已形成 “设备防侵限、流程抢时效、防护全闭环” 的成熟实操体系,在公路跨铁路、铁路改扩建等工程中积累了丰富应用经验。

设备适配改造聚焦 “防侵限、强承载、稳姿态” 三大核心需求,形成场景化定制方案。跨线重载架设需强化设备承载与定位能力,沪宁合高铁跨沪蓉铁路施工中,针对 981 吨钢桁梁架设,导梁式架桥机配套 16 台 250 吨竖向顶升千斤顶与 4 台横向纠偏千斤顶,通过计算机集中控制系统实时调整顶推姿态,将梁体轴线偏差控制在 5 毫米内。既有线旁架设则侧重支腿与轨道的防侵限设计,汕梅高速改扩建工程中,双导梁架桥机的中前支腿均预留 100 毫米以上安全距离,避免与畲龙线铁路设备发生干涉,同时采用倒链将横移轨道固定在盖梁上,防止作业中轨道滑动引发侵限风险。针对小净空场景,设备需进行结构压缩,部分架桥机通过折叠式操作室与缩短导梁悬臂长度,适配桥下 7.46 米的有限净空条件。
流程管控以 “天窗点” 作业为核心,构建分阶段***执行体系。常规跨线架设需严格遵循铁路部门批复的封锁时间,汕梅高速跨畲龙线施工申请 120 分钟 “天窗点”,将流程拆解为过孔、喂梁、落梁三大环节:提前 10 分钟完成架桥机预定位与轨道检查,给点后 15 分钟内完成主梁前移 20 米,再用 20 分钟调整配重梁位置稳定机身,最终 30 分钟内实现前支腿就位与梁体落位。重载跨线场景则采用分步滑移方案,沪宁合高铁钢桁梁架设通过 4 个 “天窗点” 分阶段推进,每次滑移 23 至 36 米,既控制单次作业时长,又通过累计推进实现长距离跨线就位。既有线旁架设虽无需全封锁,但需同步执行 “列车接近预警” 流程,架梁时在距工地 1200 米处设置防护员,与驻站联络员形成实时联控,遇列车通行立即暂停悬臂作业。
安全防护体系构建 “技术锁止 + 管理联控” 双重防线,实现运营与施工的安全隔离。技术层面强化设备状态管控,架桥机支腿就位后必须通过安全抱箍油顶锁紧或插销固定,车轮前后加塞铁鞋制动,同时在机身两侧设置稳定支撑装置,确保作业中机身无偏移。沪宁合高铁施工中还为架桥机加装应力传感器与倾角监测设备,实时追踪主梁挠度与支腿受力,避免重载导致结构变形。管理层面落实标准化联控机制,所有作业人员需经 “四员一长” 专项培训取证,现场配备驻站联络员、现场防护员与应急救援队伍,架梁前签订施工配合与安全监护协议,作业后严格执行场地清理与销记流程。应急保障上,施工现场常备枕木、钢轨、发电机等设备,应对停电、设备卡阻等突发状况,确保 “天窗点” 内可快速处置故障。
不同场景的技术适配呈现清晰规律:跨营业线重载架设依赖 “定制化设备 + 分步滑移”,如沪宁合高铁的千吨级钢桁梁施工;常规跨线场景采用 “标准设备 + 天窗点高效作业”,以汕梅高速为代表;既有线旁架设则侧重 “防侵限改造 + 实时预警”,通过联控机制规避列车通行风险。这些实践充分说明,既有线旁与跨线架设的核心在于通过 “设备贴合场景、流程匹配时效、防护覆盖全程”,实现施工需求与运营安全的平衡。
河南豫哲重型起重机有限公司 网站地图
联系人:安经理 电话:17888502786 地址:河南起重工业园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