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门吊与塔吊是地铁施工场景中功能互补的核心吊装设备,前者依托轨道实现线性区域的重型转运,后者凭借旋转臂架覆盖广域空间的灵活吊装,二者协同作业围绕 “功能分工、空间适配、安全衔接” 构建体系。当前行业依据《起重机械安全技术规程》及交叉作业规范,在明挖车站、盾构井、高架段等场景形成标准化配合模式,成为提升施工效率的关键支撑。

应用定位聚焦场景需求差异,形成 “区域专精 + 全域覆盖” 的分工格局。明挖车站基坑施工中,二者分工明确且衔接紧密:西北旺站基坑内,2 台 10+10T 可变跨度龙门吊沿基坑边缘轨道布设,负责钢支撑、重型模板等构件的长距离水平转运,将 30 吨级钢支撑***送达指定作业面;基坑东北侧的 QTZ145F 型塔吊则以 60 米吊臂覆盖整个扩大端,承担钢筋、小型机电设备等零散物料的垂直吊装,将 2 吨以下构件直接吊至基坑内各楼层平台,二者配合实现 “重型批量转运 + 轻型***投放” 的高效衔接。盾构始发井场景中,协同聚焦设备安装与掘进保障:成都地铁 7 号线盾构井用塔吊完成龙门吊主梁、支腿等部件的拼装吊装,单根 22 吨重的主梁通过塔吊***对接地梁;待龙门吊调试完成后,转而承担 38 吨级土斗出土与管片吊装任务,塔吊则同步负责掘进所需的螺栓、锚固剂等耗材补给。高架段施工中,这种分工更为清晰:龙门吊专注 30 米预制箱梁等重型构件的场内转运与吊装就位,塔吊则负责桥面护栏模板、声屏障立柱等轻型构件的高空安装,形成地面与高空的作业闭环。
选型适配强调参数匹配与空间协同,避免作业冲突。吨位配置实行 “互补适配” 原则:针对构件重量梯度,龙门吊以大吨位适配重型载荷,如 45 吨龙门吊对应 38 吨土斗转运;塔吊则覆盖中轻型吊装需求,QTZ145F 型塔吊以 9.8 吨***起重量承接小型设备吊装,二者形成 10 吨以下与 10 吨以上的载荷覆盖梯度。空间布局注重 “作业半径隔离与衔接”:龙门吊轨道沿施工区域边缘平行铺设,与塔吊基础保持 5 米以上安全距离;塔吊安装位置经***测算,确保吊臂旋转时与龙门吊主梁保持不小于 1 米的垂直安全距离,西北旺站通过这种布局完全规避了设备碰撞风险。设备特性互补形成协同优势:龙门吊依托轨道实现稳定的直线行走,适合长距离物料转运;塔吊则凭借 360 度旋转臂架,解决狭窄空间内的多方位吊装难题,二者特性结合有效覆盖复杂施工需求。
作业规范以 “统一指挥 + 流程衔接” 为核心,强化协同精度。指挥体系实行 “专人统筹 + 信号区分” 模式:设立专职总指挥统筹协调,龙门吊与塔吊指挥人员佩戴不同标识的袖标与安全帽,通过专用对讲机传递指令,避免混合指挥导致的操作混乱。作业流程遵循 “先试吊后协同” 的原则:每次协同作业前,先进行 50 厘米高度的小范围试吊,检查吊索受力、设备运行状态及信号同步性;正式作业时,龙门吊将构件转运至塔吊覆盖区边缘后平稳停放,待塔吊吊钩***挂钩并确认受力稳定后,龙门吊方可松钩撤离。交叉区域作业严守避让规则:当塔吊起重臂进入龙门吊作业区域时,实行 “一慢、二看、三通过” 操作,塔吊低速回转并提前鸣笛示警;同时遵循 “塔吊避让龙门吊、空载让重载” 的原则,西北旺站通过该规则有效化解了 12 次作业路径冲突。
安全管控构建 “多维防护” 体系,筑牢交叉作业防线。空间防护强化物理隔离与距离控制:在二者作业交叉区域设置醒目的警戒线,配备专职监护哨实时监控设备运行轨迹,发现碰撞隐患立即发出停止信号;垂直方向严格控制安全高差,塔吊吊钩吊装物料时,必须高出龙门吊横梁 0.5 米以上,非作业状态下则将吊钩升至顶端并收回起重臂根部。设备防护强化安全装置有效性:参与协同的设备均需额外核查安全装置,龙门吊重点检查夹轨器、行走限位器,塔吊则强化力矩限制器、高度限位器的调试,确保双重保护可靠。环境与人员管控形成双重保障:遇 5 级以上大风立即停止协同作业,龙门吊锁闭行走轮并拉紧缆风绳,塔吊收回吊钩与起重臂;所有操作人员必须持证上岗,作业前接受专项安全交底,明确协同流程与应急职责。
当前行业已形成清晰的协同逻辑:根据构件重量定设备分工,重型选龙门吊,轻型用塔吊;依据空间布局定操作规则,严守隔离与避让要求;结合风险特性定防护措施,强化指挥与监测。这种以功能互补为核心、以规范为支撑的作业模式,有效破解了复杂场景下的吊装难题,成为地铁施工的高效协同典范。
河南豫哲重型起重机有限公司 网站地图
联系人:安经理 电话:17888502786 地址:河南起重工业园区